肖塘小学 张婉兰
一、研究的缘由
《教改研究:未来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一文中讲道:“仅凭教育理论的书本学习对教师观念和经验的提升无济于事,只有积极参与以改造教育活动为目的的学校教改研究活动,教师的观念转变、教育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真正高素质(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并不断学习、研究实践才能产生。因此通过“科研沙龙”活动,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师的任务与职责,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是时代、社会、民族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崭新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以“科研沙龙”为载体,提升非师范类教师研究力的实践研究》具有时代意义。
二、研究的结果
(一)对非师范类教师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师资结构状况并不理想,从数据显示我校非师范类教师占47%。而非师范类教师对教育教学这块领域比较陌生,因此开展科研沙龙是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舞台。而“科研沙龙”是为非师范类教师提升研究力所搭建的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教师们在沙龙中踊跃参与、积极探讨,碰撞智慧的火花,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二)科研沙龙的内容与形式
1、学习互动式。学习是教师提高自我的一种途径,以“科研沙龙”为平台,对于已经结题的课题,让课题负责人介绍经验或成果展示,使非师范类教师在其过程中感悟、领会研究课题的魅力。真正知道课题研究要做实、要做真,注重研究过程的实效性。2012年12月14日中午12点在学校三楼会议室开展了课题研究成果研讨会议,就课题负责人汪梦茹老师的《以学定教、提高本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成果展示课进行研讨。汪梦茹老师就课题内容,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掌握;依据学情转变教法等几方面做了分析。把“以学定教”的研究思路与做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与会的老师都认真学习与记录,在不断的认同中肯定了汪老师课题做得扎实有效。我校教师都杰在此次沙龙活动中悟出了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他的观点也赢得了其他老师的阵阵掌声。在学习互动中非师范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现场反思式。根据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标进行培训,以帮助教师找到提升自我研究力的目标与方向。例如:在成果展示课活动中,让非师范类教师针对所听的课,结合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进行评课,同时让上课的教师把自己如何进行研究的一一作了介绍,使非师范类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科研沙龙活动中要求非师范类教师通过学习写反思体会来提升其研究力。
3、经验互享式。科研沙龙宗旨是提升教师研究力,而研究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活动中让教师在边学习边反思后,进行经验互享。第二次科研沙龙活动,其主题是《走进科研第二步》,主要是如何进行案例研究及如何撰写案例,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案例研究是最最基础的研究。通过这次活动,非师范类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进行了反思,根据自我教育教学实际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例如:石丽丽老师写的案例《让学生的思维像花儿般绽放》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些衷心的期望,亲切的鼓励,友善的动作,教师的言行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思维像花儿般绽放。”这些好的案例还通过校园网这个渠道,上传在校园网上,与其他教师一起分享。不仅营造了科研学习氛围,而且也让教师有一种分享的喜悦。
4、参与体验式。非师范类教师在科研沙龙中不仅学习,还积极参与。考虑到课题研究中调查问卷是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为了规范其调查问卷内容和格式。第六次科研沙龙活动主题是《调查问卷法》,主要讲了问卷调查的基本格式,问卷调查的重要性及如何设计问卷调查等。在活动过后让教师积极参与,进行统一命题,题目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要求教师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进行设计调查问卷。从上交的问卷设计资料看,非师范类教师基本上掌握了问卷调查的格式,而且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很具体、有针对性。
5、主题论坛式。每一次科研沙龙都是目标明确,每一次都订好主题,针对非师范类教师大多数担任班主任,而且他们都是80、90后,在与孩子、与家长沟通方面比较欠缺,因此讲了主题《班主任的谈话艺术》来让他们了解讲话艺术的重要性,讲话艺术是人与人沟通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与方法,掌握了它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宝藏的密码。这样让他们学的实在而不枯燥,真正让他们在科研沙龙中有所收获。
(三)科研沙龙活动的策略
1、引领+互助。对于刚工作的非师范类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领域比较陌生,因此在科研沙龙活动中、以区级课题申报为契机,邀请专家来校讲有关科研讲座来引领、指导他们深入了解科研、热爱科研。我们邀请区专家来校作关于《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让他们知道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同时还在科研沙龙活动中通过课题成果展示、案例撰写交流、教育教学小故事交流等形式让非师范类教师在沙龙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在对话交流中引发新思考,在探讨协作中,获得新启示,把别人先进理念与经验纳为自己所用,他们在智慧碰撞中绽放火花。
2、学习+模仿。以科研沙龙为载体,在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提高。在学习中不断模仿,例如:案例的撰写格式模仿;课题方案的设计规范;课题申报的基本格式等等。非师范类教师在模仿中不断内化,在内化中不断提高。
3、参与+体验。每一次沙龙活动都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让他们真正把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展示出来。例如:以课题成果展示为抓手,让非师范类教师带着课题去体验感悟课题研究的实效与成果。
4、实践+反思。科研沙龙活动注重实效性,每一次活动都让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体会,在体会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再反思提高。确保每一位非师范类教师在科研沙龙活动中学习力、反思力、研究力都得到提高。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积极推进课堂观察、案例研讨、主题探讨等成果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探讨中把思想转化为行为,进而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和理念。使他们能做个有心人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在问题中找课题,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
5、主题+推动。每一次科研沙龙的主题都具有层次性与循序渐进性,符合非师范类教师的现状需求,为他们成长搭建了一个螺旋上升汲取成果的梯度,使他们研究的兴趣与内驱力得到绽放。
(四)沙龙活动的成效与反思
1、非师范类教师学习力得到提高
教师由于刚刚接触教育教学这块领域,因此他们不知道平时该学习哪些东西,特别是在提升自我研究力方面的学习资料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学习力。通过科研沙龙活动,他们都明确了自我学习提高的方向与目标,利用假期或平时看有关书籍资料。静下心来在网上、图书馆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或期刊,在学习中他们的自我学习力提升,由被动变为主动。
2、非师范类教师反思力得到提高
非师范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刚开始他们比较茫然也比较盲目,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处理问题也不够成熟,通过科研少龙他们现能慢慢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避免以往焦虑、盲目、简单做法,而更能成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3、非师范类教师研究力得到提高
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实在科研沙龙活动中非师范类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认识、对于科研认识都有了飞跃的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找到自我解决的办法与策略,同时也积极申报课题,我校非师范类教师近两年申报区级以上课题共22个,现都已经结题。而2013年申报课题共11个,其中有9个是非师范类教师的。从这些数据显示,我校非师范类教师已经走进科研,热爱科研,并不断在实践中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而不断努力。